跟着果冻考试网一起认识1950年10月15日下发,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在历史书上的时候就已经有学习过了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1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卷入朝鲜战争,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抗美援朝纪念日为10月25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出兵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朝鲜以“必要的援助”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反对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半岛的各国部队的提案。美国不顾安理会反对,强行要挟欧盟国家出兵,共有19个国家参战(朝鲜,中国,韩国,美国,欧盟,东南亚等一些国家)。

“邻家着火,岂能安之若素!”,毛泽东对朝鲜战场的变化,寝食不安。朝鲜人民向我们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怎能见死不救呢?朝鲜危机,中国的安全将受到了严重威胁。

毛泽东深知,假如美国真的把朝鲜搞垮了,即使不过鸭绿江,我们东北也时常在其威胁之下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强占平壤。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首批援朝部队赴朝参战。战争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2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像一只手臂从亚洲大陆的肩头伸出去,一直向西南延伸约1000公里。半岛东西最宽处约360公里,最窄处只有170公里,总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朝鲜北面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与中国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一角接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要求联合国各会员国“援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海空军支援南朝鲜军队,同时命令美国驻远东空海军对南朝鲜军提供“掩护和支持”。同一天,美国第七舰队10余艘军舰侵入我台湾基隆、高雄港口,并在台湾海峡进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

7月8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在美国操纵下英、法、荷兰、加拿大等联合国16个成员国国军队加入侵朝战争。

8月27日、29日,美军多批次飞机轰炸我东北地区,造成重大伤亡。

9月15日,“联合国军”乘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战线,后方空虚之际,以7万人的兵力,在300多艘军舰、500多架飞机的掩护支援下,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实施登陆。9月30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疯狂向北侵犯,很快占领平壤,尔后抵达鸭绿江边。

毛泽东深知,假如美国真的把朝鲜搞垮了,即使不过鸭绿江,我们东北也时常在其威胁之下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主要负责人反复商量并取得“出兵朝鲜”的一致意见后,决定召开中央政治扩大会议,并请在京的将领们参加。毛泽东征求林彪意见。林彪称病,并反对出兵。毛泽东转向彭德怀。彭德怀说,我认为出兵朝鲜是必要的。让美蹲在鸭绿江边,蹲在台湾,他随时可以进攻我们。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取决于他的胃口。从最坏的结果着想,我们被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么,等打完了再建设。听了彭德怀的话,毛泽东更坚定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心,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

10月19日下午5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及所属部队入朝。10月25日,志愿军在云山、温井地与敌遭遇,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1年6月上旬。中朝军队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连续进行了属于战略反攻性质的5次战役,歼敌23万,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以南。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战争双方处于战略相持,作战形式主要是阵地战,军事斗争与停战谈判交织进行,此阶段共歼敌72万。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包括志愿军入朝前朝鲜人民军单独歼敌13万余人)。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我志愿军先后投入兵力130余万人,伤亡36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简介3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美国官方公布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阵亡33629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公布的数字为阵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朝鲜战争开始之前,中国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国内经济建设准备工作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1952年明确了"边抗、边稳、边建" 的方针。

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至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827.2亿元,比 1949年增长77.5%,钢产量135万吨,居世界第18位,粮食产量3088亿斤,居世界第一位。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是哪一年?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抗美援朝的意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国侵略军39.7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同样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内容参考 人民网——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

一、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二、五星红旗的设计经历及曾联松简介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

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

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电影《共和国之旗》就是讲自身的故事。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

一、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二、五星红旗的设计经历及曾联松简介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

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主席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

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电影《共和国之旗》就是讲自身的故事。